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那一夜的蜜语经历原版 10月24日0—24时,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,其中呼和浩特市8例、包头市4例(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,其中青山区2例、九原区2例)、赤峰市6例(红山区1例、阿鲁科尔沁旗5例)、锡林郭勒盟1例(在锡林浩特市)、鄂尔多斯市1例(在准格尔旗)、乌海市1例(在海勃湾区);无症状感染者78例,其中呼和浩特市49例、包头市2例(均在青山区)、呼伦贝尔市2例(鄂温克族自治旗1例、阿荣旗1例)、赤峰市14例(红山区7例、宁城县1例、阿鲁科尔沁旗6例)、乌兰察布市7例(均在集宁区)、巴彦淖尔市3例(均在临河区)、阿拉善盟1例(在高新区)。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,无症状感染者4例,均由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分流至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。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0例,其中呼和浩特市5例、包头市4例(昆都仑区2例、九原区1例、稀土高新区1例)、呼伦贝尔市1例(在新巴尔虎右旗)、兴安盟4例(均在乌兰浩特市)、赤峰市5例(红山区1例、松山区1例、林西县1例、巴林左旗1例、克什克腾旗1例)、锡林郭勒盟1例(在阿巴嘎旗);解除医学观察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0例,其中呼和浩特市36例、包头市29例(昆都仑区10例、青山区6例、东河区4例、九原区9例)、呼伦贝尔市1例(在海拉尔区)、兴安盟8例(均在乌兰浩特市)、赤峰市7例(红山区2例、松山区3例、阿鲁科尔沁旗1例、巴林左旗1例)、锡林郭勒盟1例(正蓝旗)、乌兰察布市1例(在集宁区)、巴彦淖尔市7例(临河区6例、五原县1例)。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治愈出院5例,均由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分流至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。。
中新网杭州8月6日电(记者 左宇坤)“好的茶筅,只需要击打茶汤五六秒就能起沫,口感顺滑绵密;若是不好的器具,可能要五六分钟才能起沫,而且沫非常粗糙。”
在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一间民宅里两平方米的土桌前,当地茶筅工坊负责人陈金信手上捏着一只深橡木色的竹编茶筅,向记者介绍着这一用于宋代点茶中的主要器具。
茶筅以竹做成,制作精细。据了解,宋人独创的喝茶方式叫“点茶”,传入日本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抹茶道。但明清之后中国人多用散茶茶叶泡茶,使得茶筅更多在日本流行,中国茶筅及其制作技艺逐渐失传。
“国内使用茶筅的人非常少,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。这也很正常,毕竟二十多年前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。”正如陈金信所言,他的这项技艺并不是祖上传承来的,而是和父亲两代人花了十多年心血琢磨出来的。
陈金信在制作茶筅。 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陈金信的父亲是一名篾匠,擅长用竹丝制作各类器具。一份来自日本的大额订单倒逼着父子俩复原茶筅,但是没想到花了六年的时间,直到父亲去世,都做不出一把合格的茶筅。
1997年,陈金信从老家东阳定来到余杭径山定居。在这里,陈金信终于做出了让客商满意的日式茶筅,对方也履行承诺下了三十万只的订单。
但故事并未结束。在制作日式茶筅的过程中,陈金信萌生了复原800年前宋式茶筅原貌的决心。他不断研读古籍、观摩古画,终于在2005年还原出了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宋式茶筅。
宋式茶筅的穗细小凌厉,弧度柔美精准,展开后如翩翩花瓣。它和日式茶筅的弧度、大小都不一样,穗丝头部没有那么弯曲,但点茶效果却明显优于日本茶筅。
如今,宋式茶筅这一失而复得的柔美茶具,正在径山村绚烂绽放。
“目前一年的销售量大约10万只。之前几乎全都卖到日本,现在40%左右卖到日本,30%左右卖到欧美和东南亚等,还有30%在国内销售。”陈金信介绍,茶筅的制作分为十八道工序,都是纯手工制作。现在,他会把一些工序分给共30多名村民,增加他们的收入。
“我昔尝为径山客,至今诗笔余山色。”径山村位于杭州西部,群山环抱,风景秀丽。“禅”与“茶”成为了径山村特有的品牌定位。
如今,在“千万工程”的牵引下,围绕“禅”与“茶”,径山人做足了文章,探索起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新“茶经”。
径山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主任俞荣华对记者说,径山村不仅仅做茶,还做茶的衍生产品。深挖茶文化,使其成为一杯有品质、有文化的茶。
在他的积极推动下,当地的茶企茶农不断提升茶叶品质,曾经论斤讲价的径山茶,如今精品茶按克出售,从传统销售模式转变成线下+线上电商平台融合的零售新模式,径山村摇身一变成了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。
这片茶香四溢的土地上,可口的茶叶正变成可观的“茶业”。2024年,径山茶品牌价值突破35亿元,全产业链产值达55亿元。村集体年可分配收入从2005年的3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887万元;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亦从2005年的7702元提升至2024年的61737元。(完)
【编辑:曹子健】